江東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0年立項課題中期報告
ID:77820 2021-12-29 1 3.00元 3頁 38.00 KB
已閱讀3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江東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0年立項課題中期報告姓名單位江東縣江東鎮(zhèn)中心小學課題名稱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現(xiàn)狀、影響及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參與人時間2020年06月01日針對中期報告指導組提出的主要問題:1.理論支撐的力度不夠,沒有形成體系的理論依據(jù)來指導自己的課題研究,以致理論依據(jù)比較單薄,無法支撐課題;即使有部分理論依據(jù),但理論依據(jù)比較陳舊,層次比較淺。?2.研究過程中總結還不夠及時。大多重視做而輕視寫,重視開展了工作的過程而忽視了成果積累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提煉。因此好多資料保存不夠完整,目前教師雖然已經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但在研究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及時總結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總結不夠及時,好多資料保存不夠完整,不能為下一階段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課題組修改情況:1.端正嚴肅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每一個課題參與者必須努力學習,提高思想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正確認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的關系。多研究才能健康順利的發(fā)展,也才能起到真正指導教學的目的。2.切合實際,做好做實,抓有成效。要切合實際,把課題做好做實。我們的主攻的目標是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的工作必須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所謂“小”,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著眼于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工作,研究一個方面,解決一個問題,決不能貪多誤得。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做踏踏實實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3.把“問題”當作“課題”。搞教研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教師要去持續(xù)地關注教師性別比例失調的問題的新發(fā)展,在較仔細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轉化為成研究“課題”。指導組成員姓名單位職稱/職務簽名王云江東縣教育局江東縣教研室教研員彭勝年江東縣江東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孫永勝江東縣江東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輔導員學校意見負責人簽字:(蓋章)年月日 課題中期報告:(主要包含課題研究的執(zhí)行情況、已經取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后續(xù)研究的計劃,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預期成果、參考文獻資料、活動照片兩張等)課題研究的執(zhí)行情況:科學合理的教師性別比對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男教師與女教師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著截然不同的影響,形成的教育效果也不一樣,男女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各有其優(yōu)勢。如果缺少任何一方的力量,就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通過調查研究完成《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通過對被調查對象及其問卷獲得相關了解,有選擇性的針對一些個體進行訪談。選擇對班集中具有女性行為特點的男學生進行采訪,了解他們以前所接觸的教師情況。另外,對學校個別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其所在班級男生的性別特征發(fā)展狀況。1、統(tǒng)計不同年齡段男女教師人數(shù);2、統(tǒng)計男女教師所擔任班主任的情況;3、統(tǒng)計男女教師所任科目的情況;4、統(tǒng)計學生個性品質的調查情況。最后,通過相關分析,得出結論。寫出《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對學校教育及學生健康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及階段性總結。已經取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小學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在我國尤為突出,小學教師隊伍中男教師越來越少,女教師不斷增多,教師性別結構失衡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進而阻礙我國基礎教育的質量的提高。而女教師過多,男教師過少又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要搞清出這一點,我們先了解一個合格的教師需要具備的素質。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掌控班級的能力。老師不等同于家教,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要面對的是整個班級,如果不能很好地與學生相處、控制課堂紀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那么教學效果勢必大打折扣。這一點對教低年齡段學生的老師尤為重要。其次就是自身的教學水平,師范里所教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更多還是要靠老師自己在教學中感悟、學習。僅僅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教學是老師最重要的任務,這一點完成不好自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最后則是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需要恒心和細心,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能算是合格。然而,學生在學校學得不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后果在成績上或許不會體現(xiàn),但對學生成長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中小學生正處于對外界模仿期,女教師的一些性格、心理上的缺陷,比如說話慢條斯理、“婆婆媽媽”等,都很容易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一個學校的男教師太少,就如同一個缺少父愛的“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思維容易出現(xiàn)缺陷。男教師同樣有自己的優(yōu)勢。男教師在思維上具有靈活性、邏輯性、開闊性、抽象性等特點,同時具有自信、獨立、探索的精神。此外男教師還具有豁達、爽朗、果斷、勇敢、頑強的心理品質。在教學中,男教師具有較強的推理能力、問題化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對學生具有要求嚴格、偏重理性色彩。在管理上,男教師辦事有魄力、陽剛之氣足、吸引力強,容易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引起學生好感。此外,男教師還有關心時事、喜愛運動等特點。這些都是女教師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師男女比例的失調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一所學校里需要一定比例的男教師,剛柔相濟,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人格全面發(fā)展。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就一直缺少男教師的教導,實在是教育的一大缺憾。從心理學、教育學理論出發(fā),深入探討小學教師性別結構失衡的問題,通過對小學教師結構均衡的重要性和失衡的危害性的闡述以及性別結構失衡原因的分析,提出提高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提高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職業(yè)認同感、提高師范院校招生的男生比例和進一步發(fā)揮在職男教師的積極作用的優(yōu)化建議。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男女教師比例失衡會影響中小學教師隊伍群體的穩(wěn)定和活力。比如,女性承擔了孕育下一代的責任,女教師較多的學校,產假安排一直是一大難題。特別是國家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女教師“扎推”孕育,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安排有很大影響。對學生群體而言,教師是主要的模仿對象。而成長中的性別區(qū)隔,對學生性別意識發(fā)展不利。學生的成長需要女性的細膩、溫柔,也需要男性的豪放、剛強。只有將男性的 “剛”與女性的“柔”完美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壳埃骷壗逃姓块T已經意識到中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對教育的影響,也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比如,師范院校招生時,一些專業(yè)向男性傾斜,降低男性錄取分數(shù)線;個別教師崗位招聘,性別限定為男性;拓寬教師渠道,鼓勵其他行業(yè)優(yōu)秀男性進入中小學任教;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男性從事教師工作;等等。除此之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主流媒體也要加大對教師行業(yè)形象的塑造,讓教師的特質中不只有溫柔、誨人不倦的母親形象,更有學識淵博、思維嚴謹、堅強剛毅的創(chuàng)造型導師氣質,特別要突出對男教師正面形象的引導,突出男教師的社會貢獻和積極作用。另外,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待遇,讓男教師對家庭的貢獻力度更加凸顯。同時,增加學校的開放式教育途徑,讓更多的社會優(yōu)秀男性加入學校特定主題的教育活動,如研學旅行、國防教育、素質拓展等。隨著家校共育模式越來越得到重視,各級各類學校不妨逐步引導父親、哥哥等男性角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融入學生的教育生活。更多的學校還可以提前與高校建立定向培養(yǎng)模式,讓師范院校的男大學生提前與用人學校建立聯(lián)系,一方面讓其提前全面了解教師行業(yè),增強行業(yè)榮譽感,另一方面也讓用人學校提前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后備人才。后續(xù)研究的計劃,預期成果:1.將前兩個階段研究中的現(xiàn)象、事實、數(shù)據(jù)、經驗教訓等進行分析、總結。2.撰寫論文《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對學校教育及學生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對策研究》,展示研究成果。將研究報告提交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推廣試用。參考文獻資料:[1]郝菲.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衡的成因與解決對策—以寶應地區(qū)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2):40-41.[2]李存生.小學教育難解的痛—教師性別結構失衡:[JJ].教學與管理,2011(21):50-52.[3]翟春城.基礎教育男女教師性別失衡原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23):31-32.[4]唐科莉.經合組織一項關于教師性別比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教師職業(yè)性別失衡將進一步加?。海跱].中國教育,2018-04-03.[5]胡振京.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現(xiàn)狀、影響與對策[J].人民教育,2013(21):32-34.[6]張血玲.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現(xiàn)象分析及建議[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04):12-13.[7]林麗萍.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性別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2014(06):28-29.[8]閆珍珍.特色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貴陽市B特色小學為例[J].2017(04):35-36.主持課題研究會議發(fā)放調查問卷注:1.于2022年9月30日完成中期報告單,課題鑒定時提交。2.此中期報告單及表中不填注各項意見者不得參加結題。3.此中期報告單課題集中鑒定時直接裝入。
同類資料
更多
江東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0年立項課題中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