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期八年級期中考試試卷歷史(1—8課)溫馨提示:1、本試題卷共五道大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量90分鐘。2、本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卷,請在答題卡的相應有效區(qū)域內作答。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50分)1.如下圖與下列哪一事件相關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答案】B【解析】【詳解】題干圖片是圓明園遺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對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放火燒毀。題干圖片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相關,B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與圓明園遺址無關,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圖片信息無關,排除C項;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與圓明園遺址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A.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B.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C.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fā)生了變化D.中國歷史時期發(fā)生了變化【答案】A【解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貿易主權和關稅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使中國由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轉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膰遥虼锁f片戰(zhàn)爭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A項正確;由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yōu)橥鈬Y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B項不是最突出的影響,排除;鴉片戰(zhàn)爭后,由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CD項不是最突出的影響,排除。故選A項。3.英法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借口分別是()A.“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B.“馬神甫事件”和“亞羅號事件”C.“亞羅號事件”和虎門銷煙D.“馬神甫事件”和虎門銷煙【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英、法兩國在俄、美兩國的支持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故選A。4.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國的漁夫,在黑龍江以北地區(qū)捕魚遭到清軍的阻撓,可這個漁夫卻說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A.沙皇俄國武力比中國強大B.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國的領土C.中俄《北京條約》規(guī)定此地區(qū)歸沙俄D.中俄《璦琿條約》規(guī)定此地區(qū)歸沙俄【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被割讓給俄國,因此俄國漁夫說自己在黑龍江以北地區(qū)捕魚是合法的,故選D,排除C;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國內,武力強大不是理由,A錯誤;《璦琿條約》之前黑龍江以北是中國領土,B錯誤。5.“這場戰(zhàn)爭后簽訂的條約,中國逐漸進入條約時代,被迫納入到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國的主權不再完整、獨立。”“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答案】A【解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中國的主權不再完整、獨立的史實是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協(xié)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等使中國的主權不再完整,國家不再獨立,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故選A。6.“今大皇帝(道光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jù)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段史料反映的史實與下列哪個條約有關?(??)A.《尼布楚條約》B.《南京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規(guī)定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AC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7.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我國政府往往在6月3日開始禁毒宣傳月活動。它與下列哪一歷史人物有著直接的關系()A.林則徐B.魏源C.左宗棠D.鄧世昌【答案】A【解析】【詳解】林則徐1839年6月3日在虎門硝煙,虎門硝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所以我國政府往往在6月3日開始禁毒宣傳月活動,以紀念這位民族英雄;BCD選項與禁煙沒有直接聯(lián)系。所以選A。8.下列與洋務運動無關的是A.求富B.自強C.師夷長技D.變法革新【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是“自強”,后期的口號是“求富”。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變法革新不屬于洋務運動的內容,D項正確;求富、自強、師夷長技屬于洋務運動的口號,排除ABC項。故選D項。9.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除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外,還①開辦民用工業(yè)②籌建海軍③興辦新式學堂④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籌建海軍、興辦新式學堂,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故C符合題意。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是發(fā)展資本主義,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
本題以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企業(yè)為切入點,考查洋務運動的性質。掌握,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不是要發(fā)展資本主義。10.下列關于洋務運動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B.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C.學習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維護了清朝的統(tǒng)治D.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來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運動雖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選項C中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錯誤,洋務運動只是經濟上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而不涉及資本主義制度,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1.強學會成立后,它的機關刊物是A.《時務報》B.《中外紀聞》C.《萬國公報》D.《湘學報》【答案】B【解析】【詳解】“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宣傳變法。1895年8月,在翁同龢的支持下,由康有為發(fā)起、文廷式出面組織的強學會在北京成立。強學會成立后,它的機關刊物是《中外紀聞》。B項正確;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排除A項;《萬國公報》原名是《教會新報》,1868年9月5日創(chuàng)刊于上海,主辦人是美國傳教士林樂知。排除C項;《湘學報》是維新運動期間的重要報紙,排除D項。故選B項。12.在維新變法中,與維新派作對,阻礙歷史進步的是A.革命派B.改良派C.農民D.頑固派【答案】D【解析】【詳解】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維新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強烈反對。在維新變法中,與維新派作對,阻礙歷史進步的是頑固派,D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用武力推翻清朝統(tǒng)治,排除A項;改良派與維新派都主張實行變法,排除B項;農民沒有與維新派作對,排除C項。故選D項。13.戊戌變法時,耍兩面派手法,出賣維新派的是A.慈禧B.袁世凱C.光緒帝D.譚嗣同
【答案】B【解析】【詳解】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時,耍兩面派手法,出賣維新派的是袁世凱。袁世凱是個兩面派,他用假話哄走了譚嗣同,但看到慈禧的勢力遠遠超過光緒皇帝,決定投靠后黨。袁世凱向皇帝請訓,當天乘火車回天津,向榮祿告密,出賣了光緒帝和維新派。B項正確;慈禧屬于頑固派,發(fā)動戊戌政變,致使戊戌變法失敗,排除A項;光緒帝支持戊戌變法,排除C項;譚嗣同為變法流血犧牲,排除D項。故選B項。14.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有()A.戊戌變法歷時103天,談不上有什么影響B(tài).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戊戌變法裁撤了冗官,減少了財政開支,提高了政府效率D.戊戌變法訓練了新式軍隊,建立了三支海軍【答案】B【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同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欲望。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認識到必須要變法圖強,否則中國必將亡國。他們依靠不想做“亡國之君”的光緒皇帝,掀起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變法運動,史稱“戊戌變法”。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戊戌變法15.維新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A.變法的目的不是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所以不能得到廣泛支持B.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遭到頑固派的破壞C.變法不夠徹底D.變法沒有得到人民群眾支持【答案】B【解析】【分析】
【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同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欲望。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認識到必須要變法圖強,否則中國必將亡國。他們依靠不想做“亡國之君”的光緒皇帝,掀起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變法運動。由于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fā)動政變,戊戌變法很快失敗了。這次變法歷時103天,故又稱為“百日維新”。ABCD都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但B頑固派的破壞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破壞,變法無法徹底實施,無法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也就得不到廣泛支持,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6.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社會習俗的變化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答案】A【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jù)所學知識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其中屬于政治范疇的即為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所以答案選A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17.標志辛亥革命爆發(fā)事件是()A.興中會成立B.中國同盟會成立C.武昌起義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答案】C【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標志。根據(jù)課本所學,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fā)動起義。武昌起義勝利后,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國。因為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歷史上把這次革命稱為辛亥革命。故本題答案選C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18.“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為A.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民主主義【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即“創(chuàng)立民國”概括為民權主義,B項正確;“因為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對應的是民族主義,排除A項;根據(jù)題干“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奔础捌骄貦唷睂氖敲裆髁x,排除C項;孫中山將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不包括民主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
19.下列組合搭配不正確的是A.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B.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C.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D.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辛亥革命,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因此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20.辛亥革命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建立了中華民國D.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最突出的一條,就是它不僅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而且結束了延續(xù)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故B項符合題意,AC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應選B。21.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南京”等信息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A.興中會成立B.中國同盟會成立C.武昌起義D.中華民國成立【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1911年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1911年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成立。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南京”是解題的關鍵,1912年1月1
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成立。22.1911年10月15日,法國報刊刊載了一篇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題目是《中國的革命,崛起的國家》,其中圖片有剃頭店鋪、起義者和武昌風光鳥瞰等。報道中的“中國革命”指的是A.戊戌變法B.辛亥革命C.北伐戰(zhàn)爭D.解放戰(zhàn)爭【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jù)材料中“1911年10月15日”“剃頭店鋪、起義者和武昌風光鳥瞰”可知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的開始,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題意,故選C。23.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要去實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發(fā)地,他們應該去()A.南京B.上海C.北京D.武昌【答案】D【解析】【詳解】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fā)動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故選D;ABC不符合題意,排除。24.下列人物中,被譽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A.康有為B.梁啟超C.陳獨秀D.孫中山【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chuàng)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推翻了封建帝制。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25.在課本劇《孫中山》的排練現(xiàn)場,扮演孫中山的同學應說的臺詞是A.“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B.“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D.“兼容并包,學術自由”【答案】C【解析】
【分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是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同盟會的綱領,C項符合題意;林則徐表示“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是譚嗣同的言論;“兼容并包,學術自由”是蔡元培的言論。由此分析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二、歷史小診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填“正確”,錯的填“錯誤”,每小題1分,共10分)26.規(guī)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的條約是《馬關條約》?!敬鸢浮垮e誤【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規(guī)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故本題說法錯誤。27.鴉片戰(zhàn)爭中,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群眾紛紛奮起抗英,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敬鸢浮空_【解析】【詳解】在鴉片戰(zhàn)爭中,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群眾紛紛奮起抗英,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御外敵的愛國精神。故本題說法正確。28.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橘Y本主義社會?!敬鸢浮垮e誤【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故本題說法錯誤。2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西方列強先后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是《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使我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答案】錯誤【解析】【詳解】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1860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幅增加。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由此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西方列強先后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是《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使我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赌暇l約》簽訂于鴉片戰(zhàn)爭中。故本題說法錯誤。30.19世紀六七十年代侵占我國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區(qū)的外國侵略者是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敬鸢浮空_【解析】【詳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亞浩罕國的阿古柏侵占了我國新疆南部和北部一些地區(qū),當時支持的外國是俄國。1871年,俄國出兵侵占我國的伊犁。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1876年清政府任命陜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率軍隊進軍新疆。故本題說法正確。31.為加強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jù)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改正:【答案】正確【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形勢嚴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區(qū)被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率軍占據(jù),俄國還出兵侵占了伊犁。為了加強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復新疆的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他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率領裝備了新式武器和進行了新式訓練的清軍,成功收復新疆。但俄國仍通過條約割占了部分領土。為加強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jù)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此,題干表述符合史實,故在括號內填寫“正確”。32.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黃海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敬鸢浮俊痢窘馕觥俊驹斀狻恳罁?jù)所學知識可知,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黃海海戰(zhàn)中受到重創(chuàng),躲進威海衛(wèi)港口避難,后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全軍覆沒,所以本題敘述錯誤。33.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敬鸢浮空_【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后來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故本題說法正確。34.北伐戰(zhàn)爭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敬鸢浮空_【解析】
【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zhàn)爭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所以題干的說法是正確的。35.《馬關條約》的簽定,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答案】錯誤【解析】【詳解】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辛丑條約》的簽定,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本題說法錯誤。三、填圖析圖題:(36題1分,37題1分,38題3分,共5分)36.下圖人物是_____?!敬鸢浮苛謩t徐【解析】【詳解】依據(jù)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人物是林則徐。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的民族英雄。37.下圖是_____遺址?!敬鸢浮繄A明園【解析】【詳解】依據(jù)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是圓明園遺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圖片是被焚毀后的圓明園遺址。38.讀下邊《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將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被開放口岸寫在題后的橫線上。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廣州②.廈門③.上?!窘馕觥俊驹斀狻恳罁?jù)“《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赌暇l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而f片戰(zhàn)爭形勢圖》中A處是廣州,B處是廈門,C處是上海。四、材料解析題:(39題5分,40題5分,共10分)3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薄读謩t徐集》材料二:凌青(原中國駐聯(lián)合國大使,林則徐的后人)1990年講話:“……15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前,中國再次成為毒品的受害國,希望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支持禁毒事業(yè)?!闭埢卮穑海?)材料一中,林則徐認為鴉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材料二中“光輝的一幕”指哪一歷史事件?(3)近年來我國吸毒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青少年應當怎樣做?【答案】(1)林則徐認為若聽任鴉片大量輸入,清政府將面臨軍隊和財政危機。(學生答案符合意思即可)(2)指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
(3)青少年應當“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并積極宣傳、支持禁毒事業(yè),與制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作斗爭。【解析】【詳解】(1)依據(jù)材料一中“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認為若聽任鴉片大量輸入,清政府將面臨軍隊和財政危機。(2)依據(jù)材料二中“……15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前,中國再次成為毒品的受害國,希望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支持禁毒事業(yè)”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輝的一幕”指林則徐虎門銷煙。(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近年來我國吸毒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青少年應當“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并積極宣傳、支持禁毒事業(yè),與制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作斗爭。40.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起,有著輝煌農耕文明歷史的中國,進入了一個艱難求索、曲折發(fā)展的時期,在選擇近代化道路的艱難探索中,逐漸匯入到工業(yè)文明的大潮中。根據(jù)相關知識回答有關中國近代化探索的問題:(1)根據(jù)相關知識完成如下表:派別探索(歷史事件)主張洋務派① 中國知識軍事力量趕不上西方,只要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就能使中國強大起來。維新派② 中國要擺脫悲慘的命運,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革命派③ 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從“主張”一欄可以反映出三個派別在探索救國的道路上,共同的主張是什么?【答案】(1)①洋務運動、②戊戌變法、③辛亥革命。(2)向西方學習(選擇近代化道路)等?!窘馕觥俊驹斀狻?(1)①依據(jù)所學可知,洋務派認為中國知識軍事力量趕不上西方,只要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就能使中國強大起來,于是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②依據(jù)所學可知,資產階級維新派認為中國要擺脫悲慘的命運,需要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于是維新派興起了戊戌變法;③依據(jù)所學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派認為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于是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2)依據(jù)材料信息“只要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就能使中國強大起來。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維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五、綜合題:(41題8分,42題9分,43題8分,共25分)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終于“回家”的國寶——圓明園猴、牛、虎、豬四大獸首。材料二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得到更多的好處。(1)材料一中圓明園獸首“海外漂泊150余年”原因與哪一次戰(zhàn)爭有關?這次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發(fā)動這次戰(zhàn)爭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2)材料二中俄國得到了“更多的好處”,你知道具體指什么嗎?(3)列強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罪行罄竹難書,它們的屢屢得逞,再次驗證了什么道理?我們應當吸取什么教訓?【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帝國主義國家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馃龍A明園。(2)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3)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奮發(fā)圖強,加快經濟建設,使國家變得更加富強,這樣才能擺脫被壓迫被侵略的命運?!窘馕觥俊驹斀狻?1)依據(jù)題干關鍵詞“圓明園”可知,發(fā)生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在此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來解答。(2)依據(jù)所學可知,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獲取的利益——割占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3)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奮發(fā)圖強,加快經濟建設,使國家變得更加富強,這樣才能擺脫被壓迫被侵略的命運。
4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請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你認為“賊”是指誰?為什么說“無力回天”?(3)你認為他“死得其所”嗎?【答案】(1)譚嗣同。(2)“賊”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因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勢力強大,而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弱小,所以“無力回天”。(3)可以有不同看法:認為譚嗣同的獻身精神可以激勵后人繼續(xù)變法,認為“死得其所”;可以從保留實力繼續(xù)斗爭等方面考慮,認為死得不值?!窘馕觥俊驹斀狻浚?)依據(jù)所學可知,上述材料都是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被捕后所說的;(2)第一問依據(jù)所學可知,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fā)動的戊戌變法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阻撓下失敗了。譚嗣同口中的“賊”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第二問依據(jù)所學可知,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勢力強大,而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弱小,所以“無力回天”;(3)開放性題目,依據(jù)所學可知,可以有不同看法:認為譚嗣同的獻身精神可以激勵后人繼續(xù)變法,認為“死得其所”;可以從保留實力繼續(xù)斗爭等方面考慮,認為死得不值。點睛:專題復習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及中國人民的抗爭。43.哲人們認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薄獙O中山材料三:“西洋人因為擁護德先生、賽先生……德先生、賽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國在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薄惇毿悖?)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圖中人物的核心思想主張是什么?它影響到了后來的哪一個歷史事件?(2)根據(jù)材料二,歸納出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什么?并說出它成為哪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指導思想?(3)根據(jù)材料三,說出陳獨秀宣傳了什么革命思想?掀起了哪一場革命運動?(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孫中山、陳獨秀等人的思想主張都付諸于實踐,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請說出他們的共同點?!敬鸢浮浚?)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2)三民主義;辛亥革命。(3)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4)都主張學習西方,挽救民族危亡;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等?!窘馕觥俊驹斀狻浚?)第一問依據(jù)所學可知,圖中人物是魏源,他的核心思想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二問依據(jù)所學可知,魏源的思想影響到了洋務派,他們掀起了洋務運動;(2)第一問依據(jù)材料信息:因為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可知,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三民主義;第二問依據(jù)所學可知,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第一問依據(jù)材料信息: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國在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陳獨秀宣傳了民主與科學思想;第二問依據(jù)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4)開放性題目,都主張學習西方,挽救民族危亡;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等。